第一天工作坊

B1 藝術創作與環境教育 - 與藝術家對談自然、創作與教育

B1 藝術創作與環境教育 -
與藝術家對談自然、創作與教育

如何讓大眾連繫自然,從而培養出對大自然的感情和熱愛,是環境教育的核心。藝術與自然息息相關,而人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與作品,亦是環境教育的上佳方法。此工作坊邀得五位不同範疇的藝術家,分享他們透過各種藝術媒介,引領公眾認識大自然的經驗與心得。

地點
演講室7樓701室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廣東話(可提供即時英語傳譯)
B2 桌上遊戲與自然教育

B2 桌上遊戲與自然教育

工作坊將讓參加者透過兩副由本地設計的生態桌上遊戲《森林的法則》及《香港動物探索隊》,親身體驗如何配合桌上遊戲,使不同年齡層的人士也以有趣的方式認識香港自然生態。過程中將認識不同生態概念,例如食物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和人類行為對生態的影響,從而引導參加者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改變。

地點
25樓多功能廳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B3 以公民科學進行環境教育

B3 以公民科學進行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的三重方法,包括認識環境、在環境中學習以及環境行動。公民科學賦權讓普羅大眾都可以親身參與科學研究,並且為環境保育作出貢獻,是能夠兼備上述環境教育三重方法的上佳教育策略。此工作坊將由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珊瑚學院共同帶領,分享他們利用公民科學以作各類型和主題環教活動的經驗,與參加者一同探索未來公民科學的可塑性。

地點
會議室10樓1003室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英語
B4 學校環境教育課程設計 – 跨界別協助經驗分享

B4 學校環境教育課程設計 –
跨界別協助經驗分享

環教教育於學校課程的主流化是極其重要,可是基於環境教育的本質,要在學校推行具成效的環境教育課程受眾多因素影響。此工作坊集結師訓學院學者、環境教育機構、教育創新機構、以及學校老師,一同分享跨界別協作—設計校本環境教育課程的經驗,與各界同工一同探討,學校環境教育的未來方向。

地點
9樓演講廳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廣東話(會提供即時傳譯)
B5 幼兒自然教育 – 香港生物多樣性幼兒教學活動分享

B5 幼兒自然教育 –
香港生物多樣性幼兒教學活動分享

一個以香港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幼兒教學活動分享,內容包括分享活動設計的理念及曾經推行過的活動。參加者亦可以親身試玩一套專為幼兒設計的香港生物多樣性遊戲咭,以了解幼兒如何透過玩遊戲咭來學習知識,同時亦可體驗玩遊戲咭的樂趣。

地點
會議室10樓1001-1002室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廣東話
B6 從香港海事博物館出發 – 結合歷史、藝術與科學認識海洋

B6 從香港海事博物館出發 –
結合歷史、藝術與科學認識海洋

「通過歷史、藝術和科學探索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係」 - 香港海事博物館內的太古海洋探知館積極與各界別合作,為大眾及學生提供海洋科學教育活動,如展覽、導賞、講座及工作坊,重建人類與海洋的連結。是次工作坊將分享本館在推動海洋教育的挑戰和機遇,帶領參加者以互動的體驗方式,以「歷史、藝術和科學」角度探索海洋教育。

地點
會議室8樓801室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英語
工作坊主持
B7 城市生態 – 太古中央廣場導賞

B7 城市生態 – 太古中央廣場導賞

在繁華鬧市中,有著雀鳥、蝴蝶、蜜蜂各種不同的野生動物鄰居,一直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地方。然而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太古坊中,有一個新建成的廣場公園,種著不同香港原生植物,為動物鄰居提供生活空間,同時提供一個休憩的地方給大家使用。這個導賞團將於廣場遊走,了解廣場的設計概念和內裡香港原生的植物,幸運的話,更可以目擊到這裡的動物鄰居!

地點
太古中央廣場
時間
1605 - 17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