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戶外工作坊

C1 沙灘瑜伽與靜觀

C1 沙灘瑜伽與靜觀

在大自然中練習瑜伽和靜觀,不僅能舒緩壓力,還能強化身體。這次活動將結合動態的瑜伽練習與靜態的靜觀練習,讓你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享受香港美麗的沙灘風光。

地點
舂坎角
時間
1000 - 1145
語言
英語
工作坊主辦機構
C2 幼兒戶外學習活動設計與體驗

C2 幼兒戶外學習活動設計與體驗

大自然是最佳的課室!參加者將體驗以探索遊戲親身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如何讓幼兒在探索遊戲中對大自然生態產生好奇心,並從過程中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繼而化為行動愛護大自然。活動體驗過後導師將和參加者總結經驗,討論及反思如何應用環境教育理念於幼兒教學活動。

地點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時間
1000 - 120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
C3 森林村落 – 自然保育與鄉郊活化一日體驗

C3 森林村落 –
自然保育與鄉郊活化一日體驗

新界偏遠的村落因交通不便逐漸荒廢,附近的自然生態郤因沒有大型發展得以保全。鄉郊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近年進入了社會討論的議題。如何有效利用鄉郊資源的同時,好好保育附近的生態環境?參加者將在一日行程當中,通過參與導賞和義工服務去體驗「森林村落」如何透過跨界別的協作去提升鄉村的生態系統服務,以達致鄉郊可持續發展。

地點
梅子林及蛤塘,沙頭角
時間
0900 - 160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C4 森林生物多樣性與遊戲式教育

C4 森林生物多樣性與遊戲式教育

為配合《森林的法則》桌上遊戲,活動特意選址於全港一片完整又成熟的次生林——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以一系列戶外體驗活動精心設計,帶參加者運用五感,以不同的方式認識和感受香港的森林生態,當中更會分享如何運用簡單的活動,例如如何配合耳熟能詳的「Bingo!」,讓受眾主動觀察香港森林生態。

地點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時間
0930 - 120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
C5 河上鄉導賞團 – 從鄉村走到田野

C5 河上鄉導賞團 –
從鄉村走到田野

上水河上鄉農業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 60 年代以前。在本地農夫、熱心義工與我們攜手努力下,河上鄉農田除了孕育出本地生態米,亦是全港僅存最大片的西洋菜田地之一,更成為不少野生生物的家園。導賞團將帶領參加者由圍村漫遊到農田,觀鳥之餘更可以認識河上鄉文化歷史、生物多樣性、以至生境管理及保育工作。

地點
河上鄉
時間
0930 - 11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
C6 沉浸式森林浴體驗

C6 沉浸式森林浴體驗

讓您的感官沉浸在森林的懷抱中,讓繁忙的思緒得到休息,讓您的身體放鬆。在經驗豐富的美國大自然及森林療癒協會(ANFT)認證嚮導的帶領下,在這場森林浴之中,您將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香港自然保護區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您將體驗如何與大自然建立以身體為中心、以心為本的關係。您只需穿上適合戶外活動的服裝,帶著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即可。

地點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時間
1400 - 1700
語言
英語
工作坊主辦機構
C7 米埔濕地:理想的戶外教室

C7 米埔濕地:理想的戶外教室

米埔自然保護區是 「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個理想的戶外教室,連繫人類與大自然。透過於區內進行多元化的體驗式學習,年青一代能關注濕地與環境,並實踐可持續生活方式。

除了帶領參加者探索區內多樣的生境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外,是次工作坊亦以互動的方式,展示不同中、小學教育課程內容。活動設有討論環節,以促進參與者之間的經驗交流。

地點
米埔自然保護區
時間
0900 - 120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C8 夜行生態探索

C8 夜行生態探索

香港擁有豐富的兩棲和爬行動物,夏天的夜晚更是觀察牠們的最佳時機。在薄扶林郊野公園進行的夜間考察中,參加者將親身體驗在漆黑的樹林中發現和觀察各種夜行動物,例如蛙類、蛇類及昆蟲等,掌握觀察技巧之餘又認識這些動物的生存本領,並探討有關本地兩棲爬行動物的保育議題。

地點
薄扶林郊野公園
時間
1830 - 21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
C9 白泥海岸生態考察及蠔礁修復活動

C9 白泥海岸生態考察及蠔礁修復活動

貝類礁是地球上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全球估計85%貝類礁正在或已流失。蠔在自然環境中會在潮間帶泥灘的小礁石上堆疊生長,並為水鳥及無脊髓動物如螃蟹提供覓食場所。后海灣一帶曾被貝類礁覆蓋,但近數個世紀的人類活動和城市發展令這個重要的棲息地大受影響。荒廢蠔田按照傳統養殖方法建成,建造時蠔民會把混凝土柱集中排列,讓蠔可附著混凝土柱生長。然而,這種養殖方法已廢棄數十年。為了恢復白泥的天然海岸線,參加者將參與協助移除這些混凝土柱,並將它們重新配置在泥灘上,形成更自然的蠔礁。這些被修復的蠔礁為其他生物提供覓食地,並增加泥灘上的生物多樣性。

地點
白泥
時間
1400 - 1700
語言
英語
工作坊主辦機構
C10 大帽山溪流生態

C10 大帽山溪流生態

全港最高的山 – 大帽山是眾多河溪的源頭,參加者將會走訪其中一條- 大曹石澗的中游區域,探索及認識香港淡水溪流中的常見生物如異鱲、沼蝦、溝螺以及不同的水生昆蟲。同時,大家會收集水藻樣本,帶到可觀的顯微成像科技學習中心,利用高階顯微鏡,拍攝一滴水的微生物世界。

地點
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及大帽山
時間
0900 - 12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C11 植物與昆蟲的共生世界

C11 植物與昆蟲的共生世界

可觀中心鄰近的下花山是香港典型陸地生境,有草地、灌叢、樹林和農地等,參加者會沿途探索植物與昆蟲間的共生關係外,可觀會提供顯距相機作拍攝記錄之用,一些更細小或者隱藏的共生關係,我們會帶回中心利用專業解剖顯微鏡作詳細記錄。

地點
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及大帽山
時間
0900 - 12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C12 植林優化計劃 – 樹苗護理日

C12 植林優化計劃 –
樹苗護理日

綠惜地球自2016年起參與漁護署「植林優化計劃」,於郊野公園指定樹林,在往日以外來樹種為主的林地,種植本地原生樹苗,以提升生態價值和增加生物多樣性。每片樹林均投入五年時間策劃和種植樹苗,並在每年進行施肥、除草、生長調查等護苗工作,以促進樹苗生長。

地點
大欖郊野公園
時間
0900 - 123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
C13 城市森林

C13 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不但能美化環境、調節溫度,為社區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更為不少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近年城市森林更被視為對抗氣候變化的其中一種重要手段。是次工作坊由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先生帶領,以位於深水埗的香港第一個城市林務教育中心為例子,分享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從認識到欣賞再實踐,以樹木連結社區,達至人樹共融的目的。

地點
南昌公園及賽馬會 - 長春社綠滿林廊
時間
1000 - 1200
語言
英語及廣東話
工作坊主辦機構